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 (第2/7页)
病不起,撒手人寰。” 绿鬓听在耳中,不知为何浑身一阵发凉,怔怔地想,说是过于悲恸,实际上怕不尽然。先帝为母不慈,令皇帝与父亲度日艰难,入储后都不能安枕,哪儿来的什么悲恸过度?说到底,孝贞皇后在内宫中为皇帝周旋,与他共度的那段艰难时光想来是没少受罪。宫中至今还说汪氏皇贵君跋扈嫉妒不容,对下不慈等等行径,对当时东宫的太女妻夫,自然也是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太女在前朝她无法,太女君却需在内宫往来,在亲公公向太后之前,还得对这位皇贵君屈膝叩拜,百般忍耐。如此周旋,必然辛苦,之后皇帝登基本来是极大的幸事,孝贞皇后也算是苦尽甘来。可先帝丧仪总不能从简,新任帝后亦不能不孝——母纵然不慈,万里江山也交给了你,你若是不孝,这皇位的正当性,也就多了些疑云,尤其丧仪不能减薄。 当时还不是如今,皇帝对母亲可以保持一种冷淡的疏离态度,不至于失礼就好。这对作为新帝敌体必须展露虔诚孝顺态度的孝贞皇后,便是最后一根稻草。他身体或许早就不好——先前在东宫,他就失了一个孩子,后来因丧仪又失了一个孩子,身体从此被拖垮,便一点念想也没留下地就过世了。 如此想来,孝贞皇后当真是命苦,也当真是……后人无可企及。 结发情深,同舟共济,却偏偏死在登基后没有多久,在皇帝心里,该怎么看待这个皇后啊?情意不能表达,斯人便已经离世,因未曾说出口,也就是恒久的真实的,旁人拿什么去学,拿什么去比?只一个皮毛,又如何胜得过这种分量? 杜蘅又轻声道:“贵人别看陆美人宠爱平平,便觉得官家心里似乎不念旧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