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15、《讨史檄文》 (第5/9页)
其二就是此举可能会与南唐国交恶,今年和往后几年要集中力量对付北方,最好不要冒险跟南唐翻脸。 其三,他们都没说,但史从云也明白,如果南唐国的一些官吏或者有才能的人跑来大梁,肯定会让百官不高兴。 不得不说,秦国的宰相们大多都历经数朝,这种事上经验丰富。 他想了很久,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万一几年后人家不愿意来了呢? 他自己其实没有负罪感,他见多识广,几千年的历史都看过,三观也和现在的人有差异,他可不觉得天下该是谁谁家之类的,也不在乎什么得国正不正浅薄批判,他想要的是人才。 可之前范质的教育也让他明白,自己不能凭着喜好乱搞,还得考虑如今现实。 另一方面,在他心里,江南人也是中国人。 他概念中的中国和现在人认为的中国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虽然现在的秦国,之前的梁、唐、晋、汉、周也常被别国称为中国。 思来想去,这件事上他选择不听几个丞相的,但他也不准备立即就把这些人全弄到大梁来。 不是怕被道德批判,最重要的考虑还是利益考虑。 秦国可能因此和南唐交恶,之后他要对李筠和北汉动手,最好别在南面分心。 等他收拾了北面,大军回京,再把那些人名正言顺弄到大梁来,南唐也不敢如何。 于是他找来李昉,换了个办法,让他带着自己的亲兵和亲笔书信,出使吴越国,在吴越收留从南唐国出走或者说叛逃的南唐人才和官员。 吴越和其它割据政权不同,是十分可靠的盟友。 临走前,史从云亲自给吴越王写信说明情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