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六七章 气氛突然热烈起来 (第4/8页)
桦老师,继续啊。” 顾海洋连忙接过余桦的话筒,虽然闲聊的效果很好,但既然是交流会,还是得聊一些主题,而且后面还有提问环节,再这样下去,时间要不够了。 “大家想听的话,以后有机会咱们再请各位老师来做客。或者也可以寄希望于各位将这些生活中的趣事写进作品中。其实在各位老师来之前,中文系的老师们一直带着学生在研究各位的作品。” “大家都知道,各位老师的经历都不同,有些是中文系毕业的,有的做过记者,当过钳工,也有些之前是医生,而我们中文系的老师们最近在研究,中文系毕业的和非中文系毕业的作家之间的创作到底有什么不同。” 其实这个问题下午的时候跟胡月明他们已经聊过,这会儿不过是顾海洋引导,然后大家各自聊聊。 各人也只能说一说自己的写作经历和心得体验,至于到底有什么不同,谁也没有下定论,全部交给观众去判别。 这个环节结束之后,就是互动环节了。 第一个提问的是个男生,上来先礼貌地打了声招呼,然后点名于东:“于东师兄,我想问你个问题,你认为我们国家有人能真正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么,如果你觉得有,那么你认为会是谁?” 让人没想到的是,第一个问题就挺刁钻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对诺贝尔奖越来越看重。这些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很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其他奖项大家明显信心不足,觉得一时半会不可能有人获奖。 但是文学奖不同,我泱泱中国在文学上难道都比不过别人? 要说比不过欧美也就罢了,毕竟奖项是人家办的。 但是我们现在连霓虹国都比不过,六十年代川端康成就拿过诺奖,后面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