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五章 你怎么看? (第1/4页)
对于严歌玲所说的东西,于东并不意外。美国的那一套流程化东西,跟国内向来不同。 事实上,美国也不能代表国外。在文学范畴上,美国的历史实在太短,跟法国、俄国、德国这些国家完全不能比拟。 如果现在在国内找一个搞文学的人来问,喜欢哪个作家,一般说的都是上面这三个国家的人,再有可能就是意大利、西班牙、霓虹这类,提到美国就比较少了。 当然,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拉美。 这些年魔幻现实主义逐渐被大众所知,像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及鲁尔福这些拉美作家也在国内有不少拥趸。 有人说美国是文学荒漠,这话未免有些过头,回望历史,美国也出过不少好作家。比如国内作家很喜欢的福克纳、海明威、欧亨利这些。 严歌玲中后期作品变得越来越通俗、模式化,其实跟她在美国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一方面她受这一套写作思想影响,觉得通过流程化的训练就可以写出好的作品。另一方面,这段时间她受金钱所苦,作品上自然寻求一些通俗性的东西。 后来卖了版权,当了编剧,也就越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于东,你听了格飞和严歌玲两位老师的见解之后,有什么想法么?” 于东转头看去,说话的是孙甘路。 孙甘路其实是看到现场气氛有些冷淡了,就想要找个人把话头重新挑起来。他之所以选择于东,是因为今天上午的偶遇,让他对于东产生了一些兴趣。 再者,于东是这里最年轻的,也好说话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