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成反派他长兄(穿书) 第17节 (第5/14页)
极是体大,大人可去寻三法司商议,可上报予监察院,可奏请圣人,总而言之——不当是温家该管的。” 温青松保守且持静,三言两语,便将阮渊陵所述之案,与崇国公府撇得一干二净,当下,只听一记冷茶泼入砚台的声响,阮渊陵的嗓音骤地沉了几分:“教人双耳不闻国是,一心只读贤书,这便是温太师的育才之道?当今圣上偃文兴武,朝内宦竖掌内中馈,朝外庞家权倾朝野,其背后的宰执站位亦是博大,你们温家日渐疲敝,凭科举入仕,就便能出人头地,光耀宗族门楣,又谈何容易?” 阮渊陵沉声道:“此番大金谍者接连潜入洛阳,在官设书院、太学院、国子监,甚至于圣人脚下的三舍苑,都能觅其踪影。三月便是春闱,值此关键时刻,为何金人行迹如此猖獗,是因元祐议和这一桩旧事!时局动荡,民心四离,只消与元祐议和此案蘸染了半丝半毫干系,势必皆难逃一劫,你们温家便是首当其冲,覆巢之下,又岂有完卵?擒拿金贼事小,但这大邺的江山社稷眼看不保,官家若是要发落,怕是头一个发落的便是温家,值此遭际,温廷安作为崇国公府的嫡长孙,还有独善其身之可能么?” 温青松重重咳嗽了一声,缄默了一阵子,晌久,他的嗓音变得苍郁透沉,喟叹一声,才徐缓地道:“温家主和,于元祐之年签下议和之约,拂了圣人的颜面,却缔造了长达一年的和平。” “大晋亡朝,晋主流徙以后,收复元祐十六州,一直是先帝的夙愿,奈何元祐城地势悬殊,城界往北便是白山黑水,隶属金人的地界,十八年以来,大邺与大金战事频发,连年征战,当说是捷报频传,但元祐城内是一片荒颓涂炭,民不聊生,甚至生发易子而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