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七章 成败之间 (第1/5页)
王亚平是听说过杨锐的名声的,否则也不会主动邀请他加入学生会。 不过,负责审核项目的教授都很忙,是否听说过杨锐就很难说了,用不那么自恋的心态来考虑问题,当一名教授为了国际领先或者国内领先的技术而废寝忘食的时候,他又有多少时间去关注学校里的学生风云。 杨锐既然自信,只要有一名教授看过他的论文,就不可能无动于衷,王亚平认为,自己的任务应该是保证至少有一名教授看过杨锐的论文。 按道理说,学校找得到的教授都送了论文和简历,总会有一个看的,王亚平却担心对不起北京饭店的那顿饭。他是看着杨锐结账的,小指头厚的票子花了出去,要是就办了毛启明这么一档事,王亚平自个觉得面子都过不去。 直接找教授,盯着他把论文看了,王亚平还没这个本事,他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从学生这里入手。 他先打问了几个本校的研究生,将项目委员会的教授性格了解了一番。 不同人有不同的接触方式,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倔强的能宁死不屈,洁癖的能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样的教授,显然是不适合接触的 容易说话的教授也不一定适合,杨锐没给王亚平经费,王亚平也不可能自己出钱腐蚀教授去。所以,他不能找爱财的,必须找爱才的。 最后,自然是保证杨锐的论文能被对方看懂,否则,爱才也无从谈起。 80年代的北大教授,至少是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有的懂英语,有的懂俄语,有的懂法语,王亚平必须找到的是懂英语的,而且水平得相对不错,能够轻松阅读英语论文的。专业也得有所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