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 千载难逢的机会 (第5/6页)
上的时间,83年的选择题还很少,填空题却很多,因为,不是每个学生每门课都能完成的拿回答案,除此以外,记答案在橡皮擦上,就不能太早交卷了,否则,很有可能被看作是作弊准备。 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准确估分对高考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用流行的话来说,高考七分靠考,三分靠报。 换句话说,志愿报的不好,考分再高也没有用。 如果是今年以前,河东省的志愿在考试前报,需要考虑的问题反而没有那么复杂。但在83年,河东省第一次采用先考试,再报志愿的方式,不仅学生们不适应,老师们也不适应。 现在还没有四通八达的网络,获取信息的难度比之后世差了几个数量级,除了少数有经验的老师以外,大部分人都是两眼一抹黑的。 要说83年的学生和老师不会估分,有点冤枉他们,但你要是说他们志愿是胡报的,差不多也是实话实说。 放在30年以后,今天考上了大学的历史见证者,或许会用调侃的语气说自己的懵懂和好运。 但在1983年的当下,在见证者们还不知道自己是好运还是霉运的时候,没人有力气调侃。 而杨锐若是以补习老师的角度宣传此时,他会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事实上,他就是这样给鸿睿班的学生们说的。 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当所有人都不懂得怎么报考志愿的时候,志愿的报考就有了非常大的运作空间。 这不仅意味着上了分数线的学生,有机会报考更好的学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