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六章 造假 (第2/4页)
在革命中度过,这种情况下,他能完成研究生教育,显然要付出常人数倍的努力,或者,常人数十倍的资源。 杨锐也不找人帮忙,自己在华东纺织工学院的条目下,找李鑫的论文。 北大的图书馆整理的很好,这花费了杨锐一些功夫,但他还是找到了三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三个中文期刊中。 研究生三年,发表三篇论文,这是挺不错的成绩了,怪不得李鑫想继续做学术。 杨锐倒是点了一下头。后世的研究生大多是从二年级开始做研究的,只有比较厉害的,又遇到厉害的导师,才能从一年级开始,所以,后世的研究生,三年也就发表一两篇论文,以得到一篇sci论文为目标。 80年代的研究生其实更晚一些,他们往往需要在研一的时候补课,研二的时候上课,好在不用找工作,总有一年半左右的研究时间,三篇论文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杨锐将三本期刊借出来,先大致的翻了起来。 80年代的国内期刊评价体系是很混乱的,只是期刊数量还少,总体显的高端。 李鑫的论文位置都不错,三篇都是非晶态金属的实验论文。非晶态金属其实就是金属玻璃,在80年代属于热点研究,读博继续研究,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方向。 然而,当杨锐具体读起了论文的时候,却发现了其间的问题。 三篇论文中的两篇,用的数据都是同一次实验。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有些实验费时费力费钱,成功率也小,好不容易做出来了,肯定想要充分利用。wap..OrG 不过,利用的方式也很多,深入研究并引用前文是最正当的程序,可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