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二章 题海 (第3/6页)
世昌重复了一遍。 左超不信:“能有多少?咱们一人做一份,或者直接背答案好了,就背大题,我不信考不过这些人。” 他们周围一起准备考试的,多的是跟前厂矿的子弟。 80年代的计划生育刚刚开始,六十年代或七十年代生人,都有不少的兄弟姐妹。对于厂矿家庭来说,多个孩子的最大负担既不是奶粉也不是学费,而是找工作的麻烦。 如果是早几年,工矿企业效益都很好的时候,安排一个或者两个孩子进厂都不算太难,但到了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省级以下的国企的日子都越来越难过,轮岗乃至停产相继出现的情况下,再招工就显的不合时宜了,现在的中小型国企的政策多半是顶替和分配并举。分配需要子女考对口技校或中专,顶替就需要父母有一个人提前退休,然后让出岗位给子女。 哪怕是双职工家庭,顶替也只能解决两个孩子的工作,若是家里有三个孩子乃至更多,回家待业就难以避免了。 在这种情况,工矿企业的子弟如果遇到招工,那宁可初中毕业证都不要,也会先进厂。另一方面,如果遇不到招工,厂矿子弟多数会选择继续读书——即使明知道考不上大学,在子弟中学读书至少比到社会上混迹要好一些。与之相对,农村学生读到初中,若是成绩不好,多半会直接退学给家里帮忙,也算是一个壮劳力,运气好的就参军入伍,期望着退役以后能安排工作。 所以,西堡rou联厂卡了高中学历和城镇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