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1 (第1/4页)
新帝登基以来王庭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这固然和皇帝刻意捧高王庭,不让他沾手一些日常事物有关,但王庭本人也的确有几分“名士之风”,心理上不希望被认为是一个日夜钻营、讨好皇帝的人,因此他向来只关心权利,而不关心为获得这些权利需要尽的义务。 此消彼长之下,赵文山有这样一次反击也就不难理解了。一开始还有不少人为王庭的两个儿子说好话,皇帝倒没有急着下定论,只是表达了一下自己对某些人的失望,然后反对的声音就渐渐少了。这件事绝对值得玩味,就连皇帝也奇怪于群臣的态度。 王庭一直以来都是士大夫阶级的利益代表,皇权在这些士大夫的切身利益面前都得靠边站,是什么让那么多铁杆王党放弃为他说话? 皇帝发现赵文山在上书之前曾和朝中的不少人有过接触,看上去很像是在挖王庭的墙角。对于士大夫来说,王庭虽然一贯都在为他们说话,但赵文山未必不能成为第二个王庭。现在赵文山如日中天,他们又何必去做挡在赵文山面前的拦路石呢?有趣的是,在这次重新站队的过程中,有许多大臣既没有选择王庭,也没有选择赵文山,而是团结到了曹家的两位侯爷身边。他们显然是预感到了时代的交替,认为相比现在的两位丞相,曹家更有可能后来居上,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于是王庭在称病在家几天之后终于败下阵来,他打出了一张感情牌,希望用自己的命换回两个儿子的命。赵文山这个时候突然学乖了,他把审理王鸥和王鹄的事移交给了包拯,因为满朝文武只有包拯才会毫无顾忌地杀了这二人。不过在这件事尘埃落定之前,皇宫里却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