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三国之御寇_44、扼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4、扼腕 (第2/8页)

谓西至长安,东至北海,整个神州横跨一截,都是他曹家姓了。

    那么为何最后双方在官渡展开决战时,曹cao使出吃奶的劲,却才拼凑出三万人马?

    便是因为这时,无论袁绍还是曹cao,其地盘里都存在很多的独立势力,地方豪强。

    而相比袁绍那如光武般的众星拱月,曹cao这一边,当时只有汝南太守李通,给与了全力的支持。

    在两方势力大决战时,郡县豪强的支持与不支持,极为重要。

    兵马倒还是其次,关键还在于粮草。

    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是乌巢之战,曹cao通过夜袭焚毁大量军粮,导致袁绍大军因无粮而自溃,但却不能忽略一点,莫说乌巢之战成败与否,便是晚发起几日,无粮自溃的恐怕便是曹cao兵马了。

    而官渡之战结束于十月,是刚刚经历过秋收的十月!

    按道理说,曹cao不过三万人马而已,莫说他此时坐拥四州,便是只有四郡,要凑出足养三万人马的粮草,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啊。

    所以,显而易见的,便是在形势最关键时,因为四州里的地方豪强的不支持,不配合,导致大军征调不到军粮,才会让曹cao落入这般窘迫,被动的局面。

    臧霸,无论此时还是未来,便是这样的地方豪强,一方霸主。

    《臧霸传》里说官渡之战时是因为臧霸带兵攻入袁绍侧翼,牵扯了对方不少兵力,让曹cao可以专心在西面对敌,不用挂念东边。

    然而《夏侯渊传》却也说了,在双方鏖战的关键时刻时,徐州没有提供过军粮,战后胜负已分时倒是立刻补足,直接来了個“军以复振”。

    极大可能是臧霸同时间与袁曹达成了默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