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影视剧变_第7章 六十年代的物价(大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六十年代的物价(大改) (第2/4页)

多数人的主要口粮。

    想想秦淮茹家5口人,贾张氏还是农村户口,是没有定量,棒梗是十岁以上儿童,定量26斤,小当未满10岁儿童,定量18斤,槐花3岁儿童,定量12斤。wap..OrG

    平均下来每人18斤,所以秦淮茹用尽了各种方法,拉下脸在外面给一家人找食。

    只是,当这种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后,她后来吸傻柱的血,也就顺理成章了。

    她一个月27.5元的工资,平人均不到6元,可是在这个年代的工人家庭,人均正常消费是11块钱。(以上数据为六十年代,北京市单位职工生活标准)

    当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和农村相比,能吃商品粮,一个月的工资比农村一年都挣得多,这也就是贾家和秦京茹,都不愿意回农村的缘故。

    三大爷阎埠贵,也是面临同样的问题,37块钱的工资养活6个人,还给自己的孩子攒下了房子。

    其实在林昊看来,阎埠贵这个三大爷,平日里的各种算计,其实是可以理解的。

    比如,阎解成和于莉结婚后,要让他们交生活费和房费的问题。

    哪怕作为一个现代人,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都能理解,“你都挣钱了,难道还想在家啃老不成。”

    但他只是将这种算计,交给了几个孩子,却没有告诉他们,这样算计的目的为什么。

    在林浩看来,如果阎埠贵能让他的子女明白,“可以为了生存而算计,却不是让算计成为生活”的道理,就不会有后来众叛亲离的下场。”

    当然和阎埠贵比起来,刘海中这个糊涂蛋,那就是活该了,他大儿子的那句“父母不慈、儿女不孝”,就是他这一生的写照,直到后来过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