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_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6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65节 (第7/8页)

感,众人一时间不由得更能和诗里写的卖炭翁共情了,尤其是那些受够了官吏欺压的民众,几乎立时便湿了眼眶。

    “我等小民,苦啊!”

    终南山。

    杜甫神情严肃地望着水镜里的诗句,评价道:“语极俗浅而情极深切,比之汉乐府之篇,亦是不遑多让。”

    北宋。

    苏轼道:“白香山诗作其后虽转为闲淡,然《秦中吟》、《新乐府》却不失为诗之正音,士大夫兼济之志,尽在其中矣。”

    苏辙跟着点头:“若非如此,朝中权贵又何至于视他为仇雠?”

    由来讽喻,最是得罪人。

    苏轼也明白这一点,他想起先前讲的郁达夫,这样的人,是民族的义士,却是敌人的仇雠,从白居易选择作乐府开始,他便已经走到权贵的对立面了吧?

    他轻叹:“白香山的诗里,亦有人民。”

    人民的诗人,才会得到后世人民的敬仰,这便是楚棠他们的价值选择吧?!

    第57章 琵琶行7

    【中唐时期,宦官势大,白居易这首《卖炭翁》可谓是戳了他们的肺管子。但类似诗歌岂止一首?白氏的讽喻诗以《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为代表的,首首尖锐深刻,我们简单摘取几句。】

    【《重赋》一诗,揭露的是统治者对民众的残酷剥削: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百姓们种植桑麻、绩麻纺丝,所求的不过是让自己活下来,但是沉重的赋税让他们连这一点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