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2 (第3/4页)
… 这一切都让太子给打破了。 从前牙牙学语,稚声稚气对着她背孝经,笑的那么纯粹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王皇后不知不觉眼泪就流了下来,究竟哪里出了错? ### 淮阳王就没有王皇后那七弯八拐的心思了,得了王皇后的准话,他也算把心放到肚子里。 这案子好处理就在玉衡帝放权让他全权处理,既没经过大理寺,也没经过刑部,不然还要费一番周折。 太子这事儿办的也算得挺漂亮,没留下什么实质的证据,不过是一些旁证,例如太子近侍就曾经多次光顾过那家饼店,并与掌柜的相处极好,那用砒霜的偏方也是他传给掌柜的。 而那掌柜甚至不知道那人是太子近侍,还是淮阳王手下与那人是相识,审案时便留了心思,私下里报了给了淮阳王。若非如此,淮阳王也想不到是太子下手。 他还以为是王皇后。 结果,居然是自己十七岁的侄儿。唔,比他小六岁,可他比心狠手辣多了。比他爹玉衡帝也强,玉衡帝还是二十来岁起兵讨逆杀上皇位,杀宗室跟砍瓜切菜一样。不愧是他们老宋家的种,骨子里就带着呢。 所以人家父子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子,比他都强。 不过淮阳王哪怕一息都没有把太子供出来的意思,首先证据不足,闹到皇帝跟前皇帝若信了他还好,若是他那疑心病犯了,再把他自己给卷里边去,日后再将他清算了却是划不来。毕竟王家家大业大,太子背靠大树好乘凉,搬不搬得倒太子两说,于他却没半点儿好处。 其次,哪怕真把太子搬倒了,谁能上位? 新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