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4 (第3/4页)
月挂树梢,父子俩坐在亭上,赵母不放心出来探看,只见到夜幕下两人的背影,看不清他们的神情,听不清他们的话语声。 赵母想两人都没起争执,要是起争执,哪还会都坐着不动,心平气和。 在老早前,赵由晟就跟赵母提过,他不想考科举,对步入仕途毫无兴趣,他要舶商,谋求财富。赵母觉得也不是不行,人各有志,但丈夫那儿恐怕很难说通。 父子俩约莫谈了一个时辰,赵母撑不住先行睡下,待赵父回房,她听到动静醒来,忙问他和儿子聊得怎样? 赵父坐在床沿喟然,眉头紧皱,赵母让他别叹息,说尚王家的人也从事舶商,挺好的,有干办代劳,又不用自己出海,每天在家数钱。 赵父一句话,惊醒赵母:“你真以为他不想出海?” 知子如父,这个臭小子打小就很出格,做事总是出乎人意料,想法也总是跟人不同。 赵母顿时改变想法:“那得劝他去考科举,当官好,光宗耀祖!” 出海多危险,要是发生船难呢?要是在海外被人杀害呢?九死一生啊,怎么能出海!再说宗子不许去海外,再犯可就真要被贬为庶人了。 赵父托腮:“他说了一件事,我觉得挺有道理。” 赵母忙问:“剩儿与你说了什么?” “说他参与海贸,是为了能制衡海商,捍卫东南一隅。”赵父在惠州当官,惩治过不少与官吏勾结的海商。拥有巨额财富的海商,在地方上是真得能为所欲为。 经由今晚与由晟的一番交谈,赵父才发现儿子原来有远大志向,想得也很深刻:“商人往往贪图利益,背信弃义,国家真有危亡的一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