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 80年代夏收时的夜晚 (第1/4页)
于是,在昨晚夏收地头的采访后,记者又专门跑了一趟饲料厂。 李玉英对省报记者的到来自然是喜出望外,这么好的宣传机会她怎么可能放过?于是放下手头的工作,带着记者们深入一线进行了实地探访,记着们这次可比县长专业细致多了,不光和工人们深入的进行了交谈,等看到外面那一条长龙等待提货的货车后,也专门对外地客商和司机们进行了详细的采访。 回到会议室后,李玉英又把建厂以来的经历说了一遍,自然是说的越苦越好,越不容易越好,最后终于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才创造出今日的辉煌和成绩。 当记者问起补贴村民用机械化收获农作物的时候,李玉英一脸正气的说道:“我们作为一个村办企业,不管是企业本身,还是企业的干部职工,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我们企业挣了点钱,但不能忘本,所以我们就想着回馈社会,回馈农村。不光要带领农民兄弟脱贫致富,还要在有限的能力之下,帮助、支援农村建设,切实的替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就像这次夏收,我们在资金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一部分资金,协调大批机械设备,为的就是减轻农民的夏收实际负担,帮助农民兄弟抢收抢种。” 不愧是受干部家庭的长期熏陶,李玉英这段话就算在十几年后都够的上上《新闻联播》了,绝对的正能量,妥妥的伟光正,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人都挑不出毛病来。 记者们当然是大喜过望,写一段话甚至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引用,没想到这次来,还捡到了个大新闻,回去绝对可以露脸了。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