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玉门_分卷阅读6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4 (第1/4页)

    昌东盖上棺盖:“那个神棍说,鬼驼队的故事,传了几百年,看来还不确切——也许自汉之后,各个朝代都有,或者说,玉门关内外,一直留有一条道,互通有无。”

    一列驼队,九个人,看似不少,但转念一想,前后两千余年,关内关外,如果真的两个世界,这驼队,不啻于一根悬丝,一脉弱流,哪怕前仆后继,又能输送多少东西?

    他把叶流西叫到一边:“记不记得你的那个照相机?”

    记得,海鸥牌,八十年代通用,现在已经是老古董。

    “我们用的东西,更新换代快,几年前还用摁键的手机,现在差不多都是触屏智能,一是有这个需要,二是物资水平极大丰富,可以满足这需要。但是关内如果真的有人、不产物资、大部分依赖补给的话,情形会不同。”

    物资贫瘠的年代,什么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碗砸碎了都舍不得扔,要找箍碗匠钻眼、钉铁扒,油泥抹平了裂缝之后,又能稳稳当当舀水盛汤。

    叶流西说:“你觉得关内有人?”

    昌东回答:“不止有人,是有个世界。”

    不是很太平,有点乱,法纪不行,也许弱rou强食。

    物资匮乏,推开一户人家的门,可能会有时代的错乱感:老式明清的雕花床上,贴本世纪金曲歌手的海报,50年代的搪瓷茶缸边,摆80年代的老相机。

    那条驼道,是吸附在关外社会身上的细血管,一点点带进关外的变迁,只是这变迁无法普及,把关内世界渗透得扭曲离奇。

    叶流西皱眉:“那些当初进关的人,活了这么久吗?”

    昌东说:“不排除这个可能,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