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生活日志_汴京生活日志 第11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汴京生活日志 第116节 (第10/11页)

多了个好去处。

    直接卖给烤rou店或是酒楼,应该还能多赚个两贯钱的,那差不多就是十贯钱了。

    镇上好多人家仍像是以前的老沈家,人丁兴旺,子孙也都争气,一家子勤勤恳恳种地赚钱,收成也不算低,可因为人口多导致开支巨大,饶是累死累活、省吃俭用,一年能落下十贯钱,都是值得烧高香庆祝大喜事。

    这多出的近十贯进项,能让自家年结余翻一倍,如此多累积几年,便也跟着发家致富奔小康了。

    因而如今的通许镇一片片欣欣向荣,人们都感觉生活充满了奔头,干活都有劲多了。

    业余养羊的人家尚且如此,引起这个风尚的青娘姐妹自然更是赚得盆满钵满,乡亲们奢望的十贯钱,甚至不到她们月kpi的一半。

    只是她们一个团体,又是一家子姐妹,无论个人能力如何,每月的收入都是平均分配,分到每个姐妹手中大概三五贯钱。

    这根本显不出青娘的能耐来。

    她进城后的收入直接翻了十倍,因为将部门业绩稳定在了前任离职前的水准,并没有因为新入职和交接工作影响到kpi,个人能力已经得到了体现,于是作为部门负责人,青娘的奖金提成也相当可观,这个月的工资高达三十贯,基本赶上姐妹们的整体月收入了。

    青娘还不需要像高收入的兄弟们似的,每月工资的一大半都要上交给公中,剩下的一小半还要应付各自父母的保管要求,留在自己手中的也没比姐妹们多多少。

    她是家里负责管钱的那个,自己和父亲的工钱都捏在手里,这个月总收入近七十贯,立刻成了店里除老板以外最富贵的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