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六章 自辩 (第5/5页)
是军队中参与过攻坚拔城之类的的集体战功;在边地服役超过一定年限,或又是长期在地方行善积德,捐助朝廷达到一定数量,都可以由所在军州申领。 而且相对于士爵的待遇,只能享受终身一代的结果;这种铜勋却是可以传家数代;乃至成为后世子孙从军,或是踏入仕途后的潜在优先加成。 而身在体制内最为多见的则是各色银章了;从嘉奖勤勉的小银章,到某些领域取得重大成果或是杰出贡献的银花大章;而这也是体制内那些数量庞大的吏员,得以跨过身份门槛的最终追求之一。 但是相对的审验和勘核也比铜章严格的多,文武两途分别由礼部定期组成的勋宝司,和总纲参事府所辖的司勋院,才能根据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下辖的具体部门所请,按定额酌情进行颁给若干。 然后才是相对稀罕的金章/勋位七等,属于直接由政事堂和枢密院审验后,才能颁发的高等荣誉。也是朝堂绝大多数人在自己的仕途终点,对自己一生的成就梦寐以求的最终认证和纪念。 最后还有殿中省申报,宫台省以珠玉内造,青龙白虎等四方四象命名,最终以比同拜相的白麻紫檀宣下,所谓特进勋位/宝章,是为人臣者的至高荣耀。往往一代天子在位,也未必颁下一两枚。 因此,这种体制内的勋赏位阶,虽然平时看起来没有什么卵用,只能用来传家夸口的荣誉性质;但是在一些体制内活动的细节上,还是有所优先权和各种隐形便利的; 比如在同等品秩和位阶下,可以凭借勋赏徽章优先使用,馆驿的车马、饭堂等公共资源,见到勋位对等的上官,也不用行礼等等,形式主义大于实质的荣誉成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