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 新鲜出炉的王县令 (第4/5页)
上车,后买票……各种明的,暗的手段齐出,竟然帮着沧州弄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一个市舶司,一个榷场,加上几十万人口的大城,还有捕鲸港……种种加在一起,沧州的潜力不可限量,河间府也随着沧州的地位提升,水涨船高。 这不,包黑子刚刚升官,就急匆匆赶到了沧州,河间府的未来都落在沧州头上,咱们包大人迫切要去拜会沧州的新任地头蛇。 没错,就是王宁安,他刚刚得到赵祯破格提拔,捞到了一个县令的职位,只是这个县空有二十几万的民众,却连一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 前面提到了文官们全都升官加爵,武将们也没有亏待,不管怎么说,大宋对待臣子,还是不吝赏赐的。哪怕是武将,也要先喂饱了,之后再蹂躏! 要是连一点官职赏赐都舍不得,那还不把人逼疯了。 折继闵和种诂都捞到了一大堆好处,不光他们,就连家里的三亲六故都跟着当官,当然了对他们这种“听调不听宣”的土皇帝来说,官职都是浮云,比较看重实际的好处。 两家都各自增加了二十万贯的粮饷,朝廷在原有铸铁权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份额,可以铸造更多的兵器铠甲。折继闵和种诂都赚了钵满盆满,在家里欢天喜地庆贺。 狄青也得到了太子太保的加衔,依旧出任彰化军节度使。 说了一大堆,总算轮到了王家。 说起来王良璟在阵前的功劳,丝毫不比别人差,而王宁安更是鞍前马后,运筹帷幄,甚至亲自上阵,和辽国使者谈判,能圆满收场,他居功厥伟。 奈何王家父子起点太低了,赵祯也不好揠苗助长,只是把王良璟从敦武郎提拔到了拱卫郎,正八品提高到了从七品。 貌似只提了一级,幅度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