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国有圣君,社稷之福 (第3/4页)
张敬修一愣,问道:“您不是担心他进京后行过激之事,不易驱使,且松江徐府那里不好交待吗,怎么又让其来京了?” “为国举贤,当不择门第。圣上既为明君,吾等当做贤臣。” 张居正笑着回道。 张敬修听后也笑了起来:“这么说,今日视朝,陛下并未宽纵百官,而为示好百官,宁乱纲纪?” 张居正点首。 张敬修又怔在了原地,喃喃自语道:“倒是让人意外!难道说,陛下并不是父皇所想的那样,已有揽权倒冯之心思,而还是未脱少年天真之气,仍倚重父亲?” “非也!” 张居正脱口否认了自己儿子的另一种推测,又道:“大多数人或许会这么想,但为父已见过天子,已知道当今天子的确是天纵圣君!不可轻视!陛下小处精明,大处也颇为清醒,今日朝堂上为父借点名铲除异己,陛下不是不知,只是故作不知。只是,陛下言语上一得势便不饶人,将来难免行过激之事。” 张敬修更加好奇:“那父亲的意思是,陛下是愿意改制的?” 张居正颔首:“陛下岂止是愿意改制,还嫌为父改制的心思不够强烈!嫌我步伐慢了,过多的为私情而废公务了!” “这……陛下是如何知道父亲为徐家为乡人偏袒的?” 张敬修不由得言道。 张居正笑道:“门生乡党之谊,从章奏票拟上就能瞧出一二端倪!何况陛下又是个勤政的,听内廷的人说,陛下已将为父举荐的人都归了类,还做了一种奇怪的表格,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楚人被举荐的多,与为父同科被举荐的多,虽说这也是官场常态,但在陛下因此询问时,为父还是难以辩白这里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