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五章,混乱的1936年续1。 (第5/8页)
帝国主义对中国之侵略不断加深,中国的政治形势也十分复杂。委员长在南京政府与桂战争中重创势力如日中天的新桂系,将新桂系从一个可以影响全国的政治派别削弱成一个地方实力派。随后又在中原大战中击败南京政府内部的其他实力派,如西北军冯玉祥,晋绥军阎锡山等等,巩固了其南京政府和南京政府中央的名誉和政治地位。委员长又利用“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丧失根据地的客观因素,逐步蚕食,控制了东北军,并且通过围剿红党,将其影响力深入西南各省。委员长的中央军系对各地方实力派的步步进逼,和侵华日军对地方实力派的攻击,都引起了各地方实力派的强烈反弹。 新桂系早期与日本的关系十分复杂。新桂系在历次反委员长战争中都接受了大批日本武器和日本军事教官,被舆论界斥为亲日。但新桂系首领白崇禧则以“胡服骑射“,“借他人的拳头打他人的嘴巴“等理由辩解。1936年,新桂系首领李宗仁公开发表“焦土抗战论“,攻击中央委员长当时的“不作为“,令到中国进入“不死不活“的状态,并声称全中国必须“焦土抗战“。李宗仁此举,虽含有对日本侵略的强烈不满,但亦有攻击委员长中央不断对地方实力派进逼之意。随后,李宗仁,白崇禧又多次发表文章,攻击委员长中央对抗日之不作为,并声称地方实力派愿共同出兵抗日。同时,新桂系亦暗中与红党呼应,以抗日之名义攻击委员长。而南京政府中央则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坚持比如统一全国之后,才可以倾全力反击日本之侵略。委员长亦派人游说新桂系之政治盟友,广东陈济棠,企图得到陈济棠的配合,一举消灭新桂系。 1935年末,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