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主题:薛定谔的猫何时醒来 (第3/6页)
灵大师,他在纽约与喜马拉雅同时现身,一个他正从摩天楼顶往下跳伞;而另一个他则正爬上雪山之巅!——量子的这种“化身博士”特点,物理学上称“量子相干性”。在早期的杨氏双缝实验中,单个光粒子既以忧美的波粒二象性,轻巧地同时穿过两条狭缝,在观察屏上制造出一幅美丽的明暗相干条纹。 古希腊芝诺佯谬中有一个阿基里斯追乌龟的故事。这位诡辩家把阿基里斯追上乌龟、跨步到乌龟前面去的决定性一步划分成无限等分,让阿基里斯在此无限等分中向前移动的时间里,乌龟虽然极慢、极小,然而毕竟已前行了一小格!经无限等分步长后的阿基里斯,永远离乌龟差那么气人的一小格,因此他老人家永远追不上乌龟。现在这个佯谬可以如此解释了:它模糊了量子——经典的分界,从而制造了佯谬。赶上乌龟的最后一步,宏观上是有限的,可以量度的;量子态上则是无限的,可以无限地细分成无数格,从而使时间拉长,落入无止尽的黑洞,使追上乌龟的那一步永不能完成。 然而量子——经典的临界面究竟在哪里,在什么时候闪烁幽灵光芒的量子世界让位于日常生活中公式化的物理规律呢?量子世界如一棵琳琅的圣诞树,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只能采摘、品尝其中唯一的一颗果子,当我们伸手选择时,这棵树就消失。物理学上称此为“波函数的坍缩”。 可是我们过往的历史、今天的宇宙,恰好法国剧作家博马舍提出的,“为什么是这些东西,而不是其他的呢?”为什么罗蜜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而不是走向离他们一步之遥的团圆喜剧呢?为此几位杰出的宇宙学家提出了一种十分勉强的“多宇宙”(也称平行宇宙)假设。这个假设简单说就是:一道寒光过后,碎成千片的镜子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