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_第二集电影学院的牛B生活 第九章一衣带血,两国暗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集电影学院的牛B生活 第九章一衣带血,两国暗战 (第3/11页)

老百姓会不会打乒乓球,谁也不知道。

    所有的奥运体育项目都是如此。国家出巨资把体育天赋好的人全集中起来,连选拔带训练,然后让他们代表国家去争夺“荣誉”,拿下了荣誉和金牌了,中国就成了“体育大国”了。

    少部分运动员“代表”了中国人的体育素质,至于绝大部分人的体育素质和身体状况——谁管呢!多少大学“城”里连个象样的cao场都没有。

    说白了,中国人干得就是“面子”工程,里面烂没烂,大家心照了。

    中国电影的一贯指导方针,也是如此,而且应该说,尤其是如此。

    国家拨钱搞电影学院,搞学术交流,培养出一代代电影专家。中国人搞纸面工夫是一流啊,在国际上发表论文,震惊了世界——这是祖国的“荣誉”问题啊!至于这些论文老百姓看得懂吗?谁在乎?居然考虑这幺幼稚的问题,太肤浅了!

    所谓的纯艺术路线,说白了,就是要电影家去拿奖。什幺戛纳、威尼斯,什幺金棕榈、金熊银熊,全拿一个遍,就象运动员拿金牌一样。

    拿到了,中国电影就世界领先了,至于老百姓有没有电影看,谁去关心这种愚蠢的问题?

    面子最重要,表面的风光和“声誉”,当然比小民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来的重要——这就是“上面”对中国电影的要求。

    君不见,世界所有电影节,只有金鸡奖才会出现两个影帝、两个最佳导演的奇观,为什幺呢?

    不能光凭艺术啊,要讲觉悟的嘛。中国的电影节,理所当然的除了艺术成就最高的电影之外,每年都要给“主旋律”留个席位。主旋律电影不拿奖,还谈什幺艺术,中国特色嘛。

    这种历史问题的形成,起自文革时期,影响至今。造成了中国电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