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当捕快那些年 第109节 (第5/7页)
年近五十依旧只是御史台一个最低级的职务,平日里也就是写些不关痛痒的弹劾奏折,比如礼部尚书赵焕不讲礼仪,在公署衣冠不整、满口脏话等等,谁也没想到,竟然上了一封奏折,要求改立太子,由于陛下只有一个子嗣,他甚至建议从几个藩王世子之中挑选储君,这种奏折,不无投机取巧的成分,但却也反应了一部分人的心理。 当然,他求锤得锤,当夜就被锦衣卫关进了诏狱。 好在,这位御史年纪虽大,但向来身体极佳,在监狱中带了两天,竟然没死。太子朱延闻言之后,竟没有生气,而是将他放了出来,不过经此一闹,他在御史台中的地位便是水涨船高了,甚至京中有文人称他为“风骨”之臣,前来拜谒者络绎不绝,这是外话,暂且不提。 太子失踪之事,很快平息了下去。 对外的说法,是太子并没有失踪,而是在遭到刺杀之后,与六扇门做局,故意散播失踪的消息,引凶手入彀,并将凶手绳之以法,如此一来,太子舍生取义的作法,在京中广为传播,此事一传开,京城的百姓,对这位新回京的太子,有了新的看法,他的声望,在百姓之中也急速攀升。 但很快的,又有不同声音传来,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太子以身犯险,往小了说是求名心切,往大了说,就是不顾江山社稷、君臣大义,辜负圣上的养育之恩,弹劾奏折如雪片一样传来。 同一件事,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不用说,这背后肯定有人在推波助澜,也牵扯到了身后的政治势力的博弈,无论是太平,还是文官集团,他们笃信一点,谁占据了舆论高地,谁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无招创招,见招拆招。 政治家的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