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京城小摊儿美食日常 第19节 (第2/8页)
一拃来高一个,不算大,但粗胖厚实,下侧烙个青里带黑的小戳子,里头写“江记”二字。 “今日的朝食要用这竹筒来装?”云婶抻着面,问道。 “正是。”江满梨点头。云婶抬抬下巴,指着那竹筒串儿,又问:“那顶上那孔是作何用?” 便是为方便插.入芦秆,江满梨特意让卖竹筒的铺子帮着开的小洞。 今日之所以人多,并不是因为江满梨的小摊儿换新招子,而是今日六月一,乃朔朝,凡九品以上京官都要参朝议政,无人敢有推迟,故而来买朝食的时间也就提前了许多。 江满梨在小市摆摊也有三月,深知每至朔、望两日朝会,官员们为了不迟到,均是爱买些方便拿着路上吃的食物,譬如煎饼煎包,拿油纸袋单手捏了,骑在马上也能吃,绝不会耽误赶路。 可六月一售豆腐脑的招子已经递出去了,如何才能让它变得跟煎饼一样,随拿随吃? “小娘子啊,今日这豆腐脑是什么模样,不能拿油纸袋装么,怎还要加三文竹筒钱?” 一青袍八品官员排在食客队伍中间,看着江满梨板车上新添的小立木牌,上书“豆腐脑打包带走,另收竹筒三文”,有些不解。 江满梨便笑着揭了那大木桶的盖儿给众人看:“大人们一看便知。” 盖子一开,桶里捂了一路的温热气登时裹着浓郁的豆香窜出来,豆腐脑汪在析出的浅浅汁水里,糯白若美玉冰肌,大木勺子触上去一碰三摇晃,别提多诱人。 那问话的青袍大人伸着脖子看了,只好笑着点点头,道:“原是这般,看来确实得以竹筒来盛了。” 豆腐脑分作咸甜二口。咸口的加酱油、榨菜、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