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050 老实了,但没完全老实 (第2/5页)
并且晒干之后编织而成的盾牌。这样的盾牌十分轻便、又很坚固,并且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或许对于弓箭长矛之类尖利武器的防御力不够强,并且还怕火,但对于刀剑砍杀这样的攻击而言,却有先天的优势。 正好可以克制倭寇的长刀。 然而就算是这样,每一个士兵在行军作战的时候,要同时戴着佩刀、长矛、盾牌等装备,分量也着实不轻了,对于体力的要求颇高。 不过萧文明麾下这些子弟兵,都是十六七岁龙精虎猛的年纪,萧文明又是好吃好喝的待着,体力方面自然是不成问题。 而配齐了武器之后,萧文明便在互相配合方开展了强化训练,并不要求他们掌握多少复杂的杀敌技巧,但至少要做到用长矛拉开距离、用盾牌护住身体、再用短刀贴身厮杀。 按萧文明的设想,这样一番训练下来,就会初见成效——虽然不能说能够对倭寇有碾压一般的优势,但至少不会像在金陵城下那一样,被二十几个不要命的倭寇,杀得没有还手之力…… 除此之外,萧文明还要解决马匹的问题。 这可就是一个难题了,别说萧文明这里缺马了,整个大齐朝廷都缺马! 原本大齐朝建国百年以来,国力不断衰退,对漠北的控制已经趋近于无,也就失去了可以规模养马的天然的马场。 为了获得马匹,朝廷推行“马政”,在北方燕赵地区小规模地圈养马匹。这些圈养出来的马匹质量都不高,并且饲养效率低下,同北方戎羌游牧出来的那些战马相比,不但成本更高,在马的速度和耐力上更是完全没法相提并论。 属于是一项出力不讨好的业务。 偏偏就这些劣马,还是大齐军队的宝贝,往往死了一匹,想要再补充就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