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 第74节 (第3/8页)
纳税赋少,黔首贫穷而缴纳的税赋多,根本原因就是口税和徭役是根据人口而非财富缴纳的。” 赵不息认真道:“权贵一家五口人,三千亩地,只需要缴纳五个人的口税和服五个人的徭役,而徭役又能用钱粮抵消。黔首一家五口人,三十亩地,可需要缴纳的口税和劳役是和权贵一模一样的。同样的口税,对于权贵只是九牛一毛,可对于黔首却沉重的无法负担。” “所以为何不将口税和人数分开,而和财产挂钩呢?” 当赵不息说到这里的时候,萧何整个人屏息凝气,生怕错过了赵不息的任何一句话。 他思考了数十年也没有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法的东西,就在赵不息短短几句话中,萧何看到了一条散去了迷雾的光明之路。 赵不息接着侃侃而谈:“将人头税,也就是口税,和劳役一起并入田税中不就可以了。取消人头税,将人头税的部分归入田税之中,地多则多缴纳,地少则少缴纳,无地则不缴纳。这样一来可以减少黔首的负担,二来也可以让没有田地的黔首可以离开故土去其他地方做工讨口饭吃。” 至于那些做工的黔首的税赋怎么办?往后再推出个人所得税呗。 这个方法也是后世很有名的方法,叫做“摊丁入亩”。 其实很多人认为清朝的人口爆炸性增长是因为红薯和土豆的引入,可其实红薯和土豆早在明朝就已经进入中国了,可明朝和清初的人口并没有翻倍增长。 而且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主食一直都是小麦和水稻,从未将红薯土豆作为主食过,顶多只是在灾年种植作为辅粮。 可实际上人口开始爆炸性增长的时间就是从摊丁入亩税收政策的实施开始的,从雍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