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34 (第2/4页)
法子极好,尤其是治疫之时,该疫究竟如何,一目了然。若是下次不幸再遇此事,人人心中都可有数,不致手忙脚乱。” 治疫这种事,为什么挑起人选来总是困难,其中一条就是因为得要有经验的人去才不致忙乱失措。可是疫病也不是随时可见的,所以有经验的人少之又少。可若是每次疫病都有如此详尽的资料可查,那下次再有疫情发生,即使治疫之人未曾亲身经历过,心里也会有数的。 另一名太医则道:“就是不说治疫,平日里将这医案编写好了,日后若是病者有些什么说法,取出医案一观便知是非对错了。” 这人说得含蓄,但大家都听明白了。这定然是家里被病人生过事的,因此特别的有感而发。 顾丛取了几本医案,转身递到一旁的张氏眼前:“这里有数人与令郎年纪相仿,病情相同,皆是在病到如此程度之后便药石罔效。王妃正是据此才断定令郎已经不治,问你是否用青霉饮的。你若不信,这些医案俱可为证。编写医案的郎中,只要大理寺召询,都会前来作证。” 张氏并不识字,自然看不懂送到眼前的那些东西。她也不通医术,甚至连顾丛说的有些词儿都闹不明白是啥意思。然而到了这会儿她也渐渐明白一点了:病到她儿子的那个地步,大家都说是治不好了,若是安郡王妃不用那什么药,别的郎中大约也——不会再用药了,她的儿子,死定了。 “春生……”张氏喃喃地叫了一声,腿一软坐倒在地上。这半年来她一直是被一口气支持着——凭什么郡王妃就说她儿子没救了呢,明明当时还活着的。她就是要讨个说法,所以才一直活了下来。可是现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