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章 招商引资(十一) (第3/6页)
如果袁世凯不在了,杨度完全想不出还有谁能够承担起恢复中国统一中央政府的大业。 此时屋外的风声稍微平息了一些,莫里循家的仆人端上茶来,杨度喝了两口,觉得不能把袁世凯寿命的担忧当做理由,便把话题转回到何锐身上,“莫里循先生,你既然对何锐如此在意,不知何锐在莫里循先生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 莫里循想了想,“杨先生,我早就听过何锐这人的名声。何锐在日本著书立说,看过何锐的《地缘政治初解》以及《东亚儒家文明以及世界之未来》,我最初以为何锐是个欧洲人。他对世界局势的阐述,让我回忆起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在大学里听讲的时光。必须得说,我从未想过在中国会遇到拥有全球视野的学者。” 杨度愣了愣,他知道莫里循很欣赏何锐,却没想到莫里循对何锐的评价如此之高。这下杨度起了好奇心,“莫里循先生,您这样评价何锐。何锐的眼光与李鸿章李中堂相比,相差多少?” 莫里循轮廓分明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连锐利的眼神都显得柔和了一点,“李鸿章先生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东方式的宫廷模式。何锐督军的理念完全是欧洲模式,他的视野不限于中国一个国家,而是着眼于全世界。这两者之间的分别,用中国话来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没有比较的基础。” 杨度换了个问法,“莫里循先生认为何督军的见识和当前中国政府里面的那些人比较类似?” 莫里循想了想,摇摇头,“我认识的官员并不多,而且中国官员们并不习惯于表达自己对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