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3章 血宝石(三) (第1/8页)
鲁迅曾经在他的文章里感叹,清末的中国是一个搬张椅子就能出人命的国家,并且觉得这是中国的落后性。 必须得说,这是过于文人的看法。这并非是清末独有,任何有着高度组织的地方都有这样的特点。清末的问题看着特别严重,只是因为满清经济极度衰落,局面才显得格外的令人不能接受。21世纪的英国经济走向与满清没什么不同,英国的局面也一模一样。 即便是1925年的英国,虽然还没开始出现全面衰落,讲规矩也是此时英国的特色。中尉拿到了宝石之后并没敢全部私吞,他拿走了大概2成的宝石,把最大的那颗连同其他八成一起给了团长。 团长并不觉得意外,如果部下全部私吞,团长才会觉得意外。于是团长把上交上来的宝石吞了一半,把最大的那颗连同剩余的‘一半’宝石上交给了密支那的英国地方长官。 长官听了团长介绍大概情况后,还觉得此时未免蹊跷,才将英国中尉叫来问话。听完了中尉的讲述后,长官还是觉得这件事可信度并不高,也就先把此事放下了。只是在心里面对这个识时务的上尉留下了一个印象。毕竟知道该上交的中尉应该有上进心,如果下次再遇到什么差事,长官决定给优先给这位中尉机会。 可第二天,当地另外一位头人家的少爷前来求见。正常来说,一个缅甸山区头人的儿子没资格见到当地英国地方长官,然而这位叫做昂素的少爷身份不同。英国人在缅甸建设了学校,在仰光建立了大学。这位昂素少爷就是仰光那边一所教会大学的学生。 昂素少爷这样的人是英国未来统治缅甸的骨干,哪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