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4 (第3/4页)
是收缩到了每立方厘米一个原子的程度,这比地球上人类制造的真空还稀薄一万亿倍。但由于尘云无比庞大的体积,原子们的碰撞已经变得常见。随着氢分子的形成,原子的动能通过激扰过程,以辐射的方式散失。于是尘云将经历一个持续的降温收缩过程,时间是一千万年。这时的尘云温度是十度,每立方米大约一万颗原子。在这个过程当中,尘云不再保持完整,而是渐渐分裂成亿万个局部,就像是一个被猛力打碎的盘子。这些分裂的局部自此开始了相对独立的坍缩,分子变得越来越热,想要挣脱出去,但此前一直隐藏实力的引力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容,在十万年里,所有的原子、分子都被引力禁锢着朝中心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辐射的驱离和磁场挤出效应,每一片分裂的尘云都会丧失部分质量。也就是说,最后形成恒星的尘云质量总是比初始值小很多。到了这一步,之后的发展便顺理成章了。 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引力,随心所欲地挤压并浓缩着尘云。虽然随着尘云核心的升温,引力遭遇的阻力会逐渐增大,但这种反抗对于引力来说实在是过于渺小了。然后,当尘云核心到达一千五百万摄氏度的一刹那,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尘云核心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陡然生出反弹,其力量的强大足以抗衡迄今为止没有遭逢任何对手的引力:这是最初的核聚变。 第一代原始恒星诞生了! 江哲心回想着整片尘云最后形成的星系图像。如果不做特别说明,没有人能辨别出那些发光点是第一代恒星。除了极少数质量特别小的矮星之外,银河系的第一代恒星都已经不复存在。多数第一代恒星都在燃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