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4章 土地问题 (第1/4页)
“青州的庄稼,为何不容易种植?” 杨昭还是第一次听到,关于青州农业的问题。 李儒说道:“我曾了解过,好像是这里的土壤不行。” 土壤? 杨昭想了一会,突然想起这里是华北平原,后世地理课上,老师似乎提到过,在华北平原,有部分盐碱地,土地相对贫瘠,不怎么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 只能种植一些,耐盐碱的粮食作物,比如高粱等。 杨昭终于明白,为何城外的田地里,农作物是以高粱居多,原来被土壤限制了。 古代对土地的改造技术不怎么好,肥料等东西,完全没有,全靠古人摸索出来的经验,利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改良土壤,或者适应盐碱地的情况。 古人对盐碱地的治理,方法一般是开沟排盐、淤灌压盐和种稻洗盐等。 开沟排盐,在北海比较常见。 杨昭攻打黄巾的时候,在外面经常可以看到那些沟渠,这个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洗去泥土里面的盐分,早在《吕氏春秋》就有记载。 淤灌压盐和种稻洗盐,暂时还没看到,杨昭也不清楚,这个时候的北方,流不流行种水稻,或者适不适合种植水稻。 只是一种方法,来治理盐碱地,肯定不行。 现在没有化肥,有机肥又不懂如何利用,庄稼的收成会比较低。 “青州的土壤,的确不太行。” 杨昭微微皱起眉头。 他开始自我怀疑,其实不应该选择从青州开始,这里有限制农业的条件,不过盐碱地方面,还是可以治理,道:“我们回去找文和商量该怎么做。” 回到衙署。 贾诩很快来了,听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