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时代_第三十一章 光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光影 (第2/6页)

看过成片,褚青也收敛心情,认认真真的看着电影。

    开篇就是坑洼的土路,几个衣着破旧的农民站在路边,麻木的来回扫视。

    然后一辆破破烂烂的大客开了过来,小武上了车,对着卖票的哥们说了一句:“我是警察!”

    那哥们面无表情的看了他一会,还是放弃了管他要钱,回到了座位。

    看到这,有几个老外发出一声嗤笑。

    老贾扫了他们一眼,不禁皱了皱眉。

    对于相当一部分西方人来讲,他们就喜欢看这种表现中国贫穷落后的电影,这是一种思维的传统认知,在西方社会中也代表着一种思潮,通常被称为“想象中国主义”。

    比如他们觉得中国就应该是满大街的自行车,没有高楼大厦,国民每天都跟在菜市场讲价一样的叽叽歪歪,愚昧而且落后。

    他们喜欢看《秋菊打官司》,喜欢看《一个都不能少》,喜欢看《霸王别姬》这样的电影。

    因为这些电影,符合他们脑袋里的中国形象。

    《霸王别姬》为什么在国际上声誉如此之高,还拿了迄今为止唯一一座华语电影的金棕榈?

    不就是因为它拍出了外国人想看到的一切东西么。

    贾璋柯的《小武》本质上也是此类的电影,但不同之处就是,他的表现手法更真实,也更贴近真实的中国底层社会,而不是像第五代那样,总是凭空臆想出一些畸形的农村爱情故事。

    他做的,仅仅是把这些生活在现代社会关系下的人呈现出来。

    就如《电影手册》评价老贾: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

    “我跟他说过,等有一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