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_第114章 士子议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4章 士子议政 (第5/6页)

讨论——如何破解大明国用不足的难题?

    这下士子们的观点就更加的繁杂,简直就是五花八门。

    “诸位,我有一言。”一个年轻的士子大步走上彝伦堂,照例先是自我介绍,“在下会稽生员郑遵歉,参见圣上以及诸位同仁。”

    历史上的另一时空,此人也因抗清英勇就义。

    按规制,郑遵歉上台之后需要向崇祯行大礼。

    但是崇祯在入住国子监后颁下旨意,凡国子监之学生,凡奉诏讨虏之士子,遇到圣驾只需作揖即可,无须跪拜。

    所以郑遵歉只是向崇祯做了个长揖。

    “郑兄,请阐述你的高论。”主持辩论的郑森一肃手道。

    这些天,在崇祯的刻意推动扶持下,郑森隐隐然有成为南京国子监学生领袖的趋势,所以担任彝伦堂的辩论主持也是当仁不让。

    按崇祯的估计,奉诏的士子当在万人左右。

    这么多的士子,靠他一个人是管不过来的。

    所以扶持几个学生领袖协助他管理士子就是必然的选择,而郑森无论是出身、能力又或者民族立场,都堪为人选之一。

    郑遵歉朝着郑森再行一揖,转身面向崇祯。

    “在下以为,大明之所以国用不足,并不在于税源不足,亦不在于开支浩大!”

    “世人皆谓大明赋税贵乏,常听人言我大明赋税最充盈时亦不过三千余万石,按当下之米价折银不过区区三千余万两。”

    “然而南宋仅以江南半壁却可岁入七千万。”

    “在下想要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