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7节 变味的攻击战 (第1/4页)
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黑火药早被宋人用于战场上,他们制造出的蒺藜火球、毒药烟球是爆炸威力比较小的火器。 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军器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各为一个作坊,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史书上记载了当时的生产规模:“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 到了北宋末年爆炸威力比较大的火器向“霹雳炮”、“震天雷”也出现了。这类火器主要是用于攻坚或守城。公元1126年,李纲守开封时,曾用霹雳炮击退金兵的围攻。 北宋灭亡,金朝获得了制造火药的技术,而南宋则继续将火药发扬光大。 但以孟之祥的目光看来,这些火药的配比不够完美,爆炸力低下,杀伤力远不及弓箭,只要你穿甲就很安全。 火药更多的是充当引火物,快速引燃扔到敌人当中的柴堆,又或者是化学武器,孟之祥曾经看过匠人们“有放毒药、烟球法……粪炮罐法,用狼毒半斤,草乌头半斤,巴豆半斤,皂角半斤,砒霜半斤,砒黄半斤,入镬内煎沸,入薄瓦罐容一斤半者,以草塞口,炮内放以击攻城人,可以透铁甲中,则成疮溃烂。放毒者仍以乌梅甘草置口中,以辟其毒。” 说是可能穿透铁甲,实质根本办不到,但要是皮肤染上那些物质,不及时清除就成疮溃烂,如果治疗不及时,一旦感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