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3节 (第2/7页)
拿出一枚蜡丸,捏破之后,连着清水,一起送到元恪嘴边。 元恪几乎是瞬间就塞到口中,胡乱嚼了两口后生生的吞下,随后才拿着水,顺下胸口的哽噎之感。 很快,脑中的抽痛便平息下来,随之而来的是一股困意。 他躺着休息了一会,神情有些复杂。 他才二十七岁,但如今精力却大有不济了,以前能还算能忍的头痛,如今也越发不能忍受了。 再想想北魏那的诸位帝王的寿命,一种深深的紧迫感便随之而来。 这些年,他潜心修佛,营造佛寺,译写经书,度人出家,以此积累功德,却也没有让他的病痛好些,反而更加严重了。 难道,这些功德只能积蓄到来世再投帝王家么? 他不由摇头,帝王家,也没那也么好。 而且,这些佛徒之中,颇有不法之辈,假托出家,坏他修行——前些日子,秦州和尚刘光秀谋反,被州郡斩杀,陇西羌杀镇将,阻止镇兵平叛。 之后又是平阳大疫,死者甚重,他命人收殓超度,正头痛之时,那南朝的萧昭泽还来添乱,被那南朝修法之会影响,南朝的佛门广邀天下高僧,要在建康举办论法大会,势要做出一千多年前,阿育王那般的第三次大集结。 一时间,北魏的高僧纷纷南下,准备在那“千寻塔”下一辨高底。 这样的盛会,元恪岂能容忍诸僧南下举行? 正好,胡充华给他提议,让朝廷修筑一座四十九丈(一百三十四米)高的佛塔,等到塔成,便可做为诸僧集结之地,此时正可派使臣前去西域,邀请高僧大德前来讲法,再请佛骨舍利供奉,等西域高僧与舍利到来时,聚集天下比丘沙门万人,到时,南朝的佛门集结,再怎么也无颜称为“大集结”吧? 这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