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我不穿了!_第4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节 (第2/7页)

筑学舍时,在墙壁里砌了双层空墙,在四周安了碎玻璃窗,每日做饭的烟道流入墙中,倒是给了足够温暖,不必担心学生因为寒冷而无心学习。

    除此之外,他还专门为学生配发了“校服”,不是上衫下裳齐全那种,而是一件羊毛斗篷。

    石灰水熬煮过的羊毛柔软并且脱脂,能纺成线,每人发一件羊毛斗篷,斗篷上缝两个袖口,正好露出两只胳膊写字,每件斗篷送了一根針线,让他们自己把自己的名字缝上去。

    斛律明月特别喜欢这件斗篷,自家的羊皮袄儿都不穿了,他决定要买几架纺车,让草原上的族人也学能纺出很多斗篷。

    萧君泽看他们这些天学得很辛苦,还让他们展开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去矿场、羊毛坊、马球场去参观学习,上手试验,还带他们做了一些化学试验、土地测量、算山川夹角、给魏知善做体检记录的记录者和被记录者等等。

    当然,用了他们的劳动力,萧君泽补偿了他们每人一个劳动奖章——这是用模具压出的一个小墨锭,只铜钱大小,正反两面压印了“天”“道”“酬”“勤”等字。

    每人都是随机收到的,萧君泽说以后还会有这些活动,表现优异的都能得到,每个小墨锭可以去食堂换成一大勺香油。

    但是就他所见,并没有人去换成香油,学生们都十分珍惜这些的奖章,有的还专门缝了一个小口袋,挂在脖子上,很多贫苦学生,更是养成了没事就捏捏奖章的习惯。

    萧君泽有点不理解,他本来是想每人发一朵小红花的,只是发现染料的价格和墨锭也没差了——自从他弄出矾做染色触媒后,整个洛阳的染料价格暴涨。

    每个人都有的东西,他们怎么那么珍惜?

    他就这个问题,问了学生里最成熟、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