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7节 (第2/9页)
其是第一和第二条,他直接取消了从曹魏时期推行的九品中正制,以前取士,都是由中正官来定品阶,其中门第的高低才是取士的前提,甚至于送礼、门路这些私下cao作,也不是不可以。 但如今,萧衍的政令,却是直接改变了整个游戏规则。 本就占据高位的各大士族,因为朝廷先前的瘟疫案件,牵连出不少高位士族,出现了一股权利真空,新的还未提拔,萧衍为此做了许多交易,这才算是把这波反对暂时压了下来。 因为各地的士族们也想到了新的应对之策。 设立学官是么?多简单啊,我们这些地头蛇,出钱出地,出老师,那这些书院的学子们,将来不都是我们培养的人么? 再说了,有多少人上得起学,到时在我的地盘里,谁入学谁入不了,不还是我们说了算么? 更别说,学政官这个升迁方向,也会是他们的新的目标,更会是朝廷秩序的一次新的变动,如果能在这个变动里占据先机,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做就完了! 于是,无论目的是什么,萧衍的新政,立刻在南朝中掀起一股劝学之风。 以前只在各家士族内部的私传家学,被他们想尽办法塞进了各地的官办书院之中。 官办书院的钱财肯定是不足够的,还需要各地的大族支持,作为回报,学政官们都默许了各家大族往里边塞满自家子弟。 但是,也做得不能太过分,偶尔还是会给许多寒门庶族留下一定的名额,用来应付上官。 当然,这些寒门庶族成绩是绝对不能超过这些高门大族的。 对于这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