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我不穿了!_第1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节 (第6/7页)

    给那个少年,一点小小的震撼。

    第24章 不急

    魏晋之时,黄河尚且澄清,少有肆虐,淮河北岸因为有着大量平原,水网密集,极其方便北朝以水运送兵马粮草。

    而这些支流进入淮河的交汇之地,便是天然的湿地,蔓延生长着大量的芦苇,到秋冬之日,芦苇枯黄,是流民们逃亡隐蔽的上好的庇护。

    萧君泽暂居的营帐虽然在军营里,不过巡逻的军士非常稀少,这些鲜卑士兵正以小队的形式,入侵南岸大小的村庄小镇,抢夺财物人口。

    不用担心这些人活不了,在河岸不远,就有码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北方的商船过来,就可以将这些南人奴隶直接卖掉,换来钱财,到时归乡,再购买田地或者奴仆。

    所以,全军上下士气十分高昂,都是来去匆忙,想趁着大战未开时,多赚些钱财。

    俘虏而来的南人们并不是被关起来圈养的,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吃着几乎和白水一样的汤水,在军卒的皮鞭下,需要清洗军帐、处理荒草、绑建栅栏、磨利兵戈、还要采集芦苇,编制草席来搭建篷屋,给自己抵挡冬季的严寒。

    每天都有老弱抗不住摧残,倒下便无法再起来,这些重病之人,便被军卒们指挥着奴隶,直接丢入冰冷的淮河之中。

    萧君泽刚刚走过来时,就已经默默记数。

    周围的营帐大约有上百个,建立在一片荒滩上,荒滩上的芦苇、灌木都已经被收割砍伐,做为燃料或者军帐的支架。

    这些营帐设置的十分合理,相互之间,有大约十米的安全距离,能有效防火,相互之间有精兵巡逻,敢有随意乱串者,军法处置。

    若是直接用什么火箭之类的引火,效率低,而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