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_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31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学医救不了大汉(基建) 第312节 (第6/10页)

着韩盈没事找事,以及一人觉着对自己不利外,大多数觉着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和韩盈以及魏裳打下的底有关。

    如今医疗市场混乱,人们求医困难,韩盈早年写成的《医言》便成了大众的心头好,毕竟在阐述病理成因给出治疗方法上,她是真的不藏私,就算里面夹杂了别的内容,照样值得抄回家好好学习研究一番,省得连自己病从来,之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只不过,那时的《医言》成卷不成书,行商带的也混乱,根本不成体系,因为其珍贵性,行商也是多拿它牟利,控制着数量,只给高官显贵送,以至于中层的官吏能听说名字,但却看不它,只能想办法四处借阅,再默写或者直接抄写回家。

    这样传播的结果,是家中藏有《医言》的人不仅少,还会不全,甚至其中还会有默写多次转抄带来的错误。

    少不全危害还小,错误是真的会要命,好在这种况没有持续多久,四年前过来赴任的魏裳,带了重新整编的全套《医言》,不仅进献给了皇帝珍藏进天禄阁中,还大方的借给周围人抄阅。

    如此一来,不仅魏裳极为轻松的打开了局面,还让完整无错的《医言》在中层乃至一下层官吏中传播开来,而其中早就有对女孕产的批判,不止朝堂上说的骨骼大小、哺乳不足,还有年少女产平安的代价,是婴儿肯会极为消瘦弱小,这样的婴孩不仅存活不易,长大身体也不会多健康高壮之类的结论。

    因为经看过这论断,并认可它们的缘故,韩盈当初在朝堂上当众说出这理时,列卿都没有出言反对,也没说这内容在崇政殿提及不合事宜,而在千石以下的官吏中,也开始有家庭模仿宛安县,也就是先订婚,再晚个四年将女儿嫁夫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