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七章 用户单位 (第4/5页)
用这些技术自主完成后续40辆自卸车的制造。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罗冶应当具备了独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卸车的能力,从而摆脱对海菲公司的依赖,形成自己的研发和制造能力。 在这场谈判的过程中,罗冶此前完成的120吨自卸车成为中方的一个重要砝码。在参观过罗冶120吨自卸车之后,海菲公司的技术人员承认,中国在电动轮自卸车方面已经有了很深厚的积累,海菲公司试图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还不如趁着中国还没有赶上来的时候,用并不特别领先的技术换取一个足够大的订单。 8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都笼罩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幅度缩减,许多重大装备制造商都面临着开工不足的问题。中国在这个时候提出“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迫使许多正在破产边缘的西方企业不得不答应让渡出一部分技术,以换取进入中国市场的入场券。 冯啸辰在此前促成的轧钢设备技术引进、大化肥技术引进等,都是借助于这样的策略。电动轮自卸车技术的引进谈判,是由机械部、罗冶以及重装办的冷飞云等人完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项重大装备也获得了引进机会的技术。这些技术引进的交换条件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中国在交易中并没有吃太大的亏。 参与电动轮自卸车技术引进谈判的人员之中,有王伟龙和冷飞云二人都是冯啸辰的好朋友,尤其是王伟龙,与冯啸辰之间是有过经济往来的,关系更是不同寻常。从他们俩口中,冯啸辰知道这项谈判比较顺利。已经结束借调返回罗冶的王伟龙还带着一干技术人员到美国去学习了三个月时间,带回来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