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六十二章 专利分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专利分成 (第2/5页)

不是成果本身,而是徐云在这次研究中展现出的天赋和思路。

    别看整个组课题一共有七个人,但按照实验报告上的情况,课题组真正的核心成员就只有徐云和裘生,贡献徐云八裘生二的样子。

    剩余的任永存也好周佩瑶也罢,换成其他成绩差不多的研一研二,都不会对结果产生任何滞后的影响。

    看着面前的徐云,田良伟忽然想到了物理学院的陆朝阳。

    这位中科大最年轻的正高教授,当初也是在博士阶段以第一作者的身份,首次观测到单电子自旋的实时量子跃迁和非破坏性测量,并且发表在了Nature期刊上。(非杜撰,真事)

    两人都是一样的天赋异禀,但真要比较的话......

    田良伟微微摇了摇头:

    陆朝阳当初的发现为基于自旋的量子计算方案解决了一个基础性难题,徐云的五代吡虫啉恐怕还不够与他相比。

    五代吡虫啉的价值主要在于商业,学术界的地位就相对没那么高了。

    但纵使如此,这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成就

    想到这儿,田良伟不由抬起头,看向徐云:

    “小徐,你现在离第五代的成品还有多少距离,还需要其他援助吗?有必要的话,我可以把你们课题组的资助级别.....提到面上项目这档。”

    当任过国家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读者应该都知道。

    国内高校或者官方机构的研究项目,一般会根据级别来派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