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章 志同道合者众 (第5/6页)
和规模化的人都知道,这样做才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的正确出路。 但问题是,地主阶级兼并土地的目的只是为了抢夺财富,并不会在农业生产上进行任何的投入。 反正靠着抢夺来的土地就可以过着富足奢华的生活,地主阶级怎么会有意愿在农业生产当中投入成本呢? 当天灾出现,农业减产时,地主阶级的做法并不是想办法提升农作物对抗灾害的能力,而是继续扩大土地兼并,依靠数量的优势来弥补产量的不足。 最后的一点小问题就是,落后的封建社会没办法满足更多的人口在脱离农业之后的生存。 农业社会的生产比较单一,行业种类不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十分有限。 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之后,并不能从其他的地方获得生存所需,最终只能走上流亡的道路。 这就是这个时代残酷的现状。 即使有给农业增产增收的办法,但掌握着土地的地主阶级并不会去做。 这也是地主阶级和资本主义时代大农场主的最大不同。 后世大农场主虽然从事的也是农业,但他们其实更像是工厂主。 土地是他们的生产资料,粮食是他们的商品。 他们将产出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贩卖,换回来的收益,要么是扩大再生产,要么是化为自身的财富。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大农场主自然愿意在农业的增产增收上下功夫、搞研究。 可地主阶级不同。 地主阶级的财富是土地。 至于粮食,则是土地产出的果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