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七章 李存勖讨伐燕国 (第2/10页)
一是税吏的盘剥。当时谈不上政府治理,各地节度史、刺史及爪牙对百姓横加盘剥,百姓连一寸牛皮也不能私藏,根本就没有道理可言。 二是要面临乱兵与流寇的洗劫。冯道很大的可能会在一次洗劫中丢掉性命,并且很可能被乱兵流寇,包括所谓官军在内,当作“人rou干粮”。 三是,在当时的环境中很难安安静静地当个农夫,极大的可能会被拉去当兵,脸上刺上字,然后在一场战斗中死于非命。 其它天灾,就忽略不计了。那时候黄河有几次大的溃堤,水泊梁山就是那时形成的。因天灾造成的流寇,整个五代时期就没间断过。 所以,冯道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在朝中左右逢源、明哲保身,能够不做恶,救民于水火,已经难能可贵了!效忠于一家一姓,未必就是好人! 《新五代史》中记载这样的事,诸将掠得美女,送给冯道,冯道不敢拒绝,只能假意接受,同时却将这些女人安置在另外的地方,待战事平息后,再访察她们的亲人,将她们送回去。 又说,冯道居父丧时,住在老家景城,时逢饥荒,他“悉出所有以赒乡里”,而自己则“退耕于野”、“躬自负薪”。他发现因乡人“有荒其田不耕者”和“力不能耕者”,“夜往潜为之耕”。而当田主人知道实情而向他致谢时,“道不殊以为德”。 后唐明宗年间,中原曾一度相对安定,粮食获得丰收。一次冯道对唐明宗说,自己“曾奉使中山,经井陉之道,忧马有所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 这一段话,就是成语“不跌于山而跌于垤”的出处。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