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群英_第六十八章 亲子与养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亲子与养子 (第4/6页)

字,随书随灭,所以两人秘计,无人得闻。

    严可求料有大志,尝语徐温道:“二郎君【指知诰。】非徐氏子,乃推贤下士,笼络人望,若不早除,必为后患!”

    徐温不肯听从,可求又劝徐温令次子知询,代掌内政,温亦不许。知诰颇有所闻,竟调可求为楚州刺史。可求知已遭忌,亟往谒徐温道:“唐亡已十余年,我吴尚奉唐正朔,无非以兴复为名,今朱温、李克用争逐河上,朱氏日衰,李氏日盛,一旦李氏得有天下,难道我国向他称臣么?不若先建吴国,为自立计。”

    这一席话,深中徐温心坎,原来徐温曾劝杨隆演为帝,隆演不答,因致迁延。在温的意思中,自虑权重位卑,得使吴王称帝,自己好总掌百揆,约束各镇。独严可求却另有一种思想,自恐知诰反对,不得不推重徐温,作一靠山。既要推重徐温,不得不阳尊吴王,彼此各存私见,竟似心心相印。

    徐温即留可求参总庶政,令他草表,推吴王为帝,吴王杨隆演,仍然却还。温再邀集将吏藩镇,一再上表,乃于唐天祐十六年,【这是淮南旧称。】即梁贞明五年四月,杨隆演即吴王位,大赦国中,改元武义,建宗庙社稷,置百官宫殿,文物皆用天子礼,惟不称帝号。追尊行密为太祖,谥曰孝武王,渥为烈祖,谥曰景王,母史氏为太妃。拜徐温为大丞相,都督中外军事,封东海郡王,授徐知诰为左仆射,参知政事,严可求为门下侍郎,骆知祥为中书侍郎,立弟杨濛为庐江郡公,杨溥为丹阳郡公,杨浔为新安郡公,杨澈为鄱阳郡公,子继明为庐陵郡公。

    杨濛有才气,尝叹息道:“我祖创业艰难,难道可为他人有么?”

    徐温闻言,竟出杨濛为楚州团练使。吴王杨隆演本意是不愿称制,只因徐温所迫,勉强登台,且见徐氏父子,专权日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