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烈酒家的小相公 第37节 (第5/7页)
这送碑送碑,也不能仅仅只是送一块碑吧,这碑文和字迹也是至关重要的。 好的碑文能流芳百世,太普通了,也达不到拍马屁的功夫啊。 这个节骨眼,他上哪里去找个能把碑文上的事迹写得感人肺腑的人? 昌南地偏又没什么文人墨客,苏州倒是有,可这一来一去,太费时间,而且太明目张胆,岂不是让所有人知晓他要拍马屁的事了? 得低调行事! 还是得在昌南附近打转,可是昌南哪有这么有灵气的文人…… 宋云帆想到这里突然顿住,把他定好案首的卷子拿起来看了看,又把第二名他觉得文章有灵气的拿起来反复看、反复对比。 这次他看出点儿门道来。 他定的这位案首,诗词歌赋都写得不错,但是匠气十足,就像是有人拿着尺子,按着他们苏州府人的喜好在写。 而他定的这位第二名,他除了文章以外,其余地方都灵性十足。 诗词歌赋虽然写得不是他喜欢的类型,但都写实纪实,乍一看平平无奇,再细细品读,却是回味无穷。 就像同样都是诵雪,前案首只是诵雪景,而后面这位以雪喻人把贫寒人家那种寒冬腊月的凄苦写出来了。 前面是遣词造句优美让人读之心生向往,后面是写实记实全是真情实感。 宋云帆慢慢的看,细细的品,将这位考生的卷子从头到尾都看了一遍,越看越惊心,越看越入迷。 “好啊!好啊!写得可真好啊!”看完后,宋云帆又看了一遍。 这跟他们苏州府千篇一律的答卷完全不一样,全篇全是真情实感,没有一句废话,虽然遣词造句不如苏州人用词美,却每个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