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瑶台(1w+) (第3/17页)
必须用凉水浸透才能延缓腐坏。等太阳升起,林中渐热,大家都装满了半人高的竹篓,蹲在溪边舀水。 孟开平出村前只匆忙喝了口井水,这会自然渴得不行,恨不得一个猛子扎进溪里。可偏偏明日须赶早去城南的长庆寺烧香,今日不能耽误,即刻便要下山。 要我说,烧香拜佛最是无用,还不如多吃几个米糕粽子。说着,他掬了一抔清洌溪水泼在脸上,痛快道:糕粽,高中,听说城里最讲究这个,你也学学看。 阿毫坐在树下荫凉处,闻言,不由得叹了口气:我只是想求个心安罢了。读了这么些年书,爹娘和阿姐拼了命供我一个,若连个童生都博不到,真真羞于为人。 你可是咱们村的大才子,去岁便过了县试,连塾里祝先生都说,你比知县家的公子聪颖好学多了。孟开平宽慰他:听闻有人古稀之龄还与你同考,总归不止一次机会,败了便再闯,无需过虑。 阿毫听了这话,依旧神情颓丧,不抱希望道:去岁我虽过了县试,府试却落了榜,可见所学有限。科举之路漫漫,府试后有院试,院试后还有乡试、会试和殿试天下学子千千万万,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中举呢?况且,我也未必有幸活至古稀。 他才十五岁,几乎看尽了往后余生,并不敢奢求出人头地,只求养家糊口罢了。 咱们没赶上好时候。自延祐二年朝廷恢复科考,至今一十一次,录取人数寥寥,更别提咱们这样乡野出身的汉人了。昌溪村近百年来没出过一个进士,连祝先生自己都未曾考中秀才,何况我哉?阿毫继续道。 孟开平不愿听这样的泄气话,当下便反驳道:乡野出身又如何?那群贵族子弟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凭借着爹娘荣光作威作福,算什么真本事?只要你勤学苦练,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