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庄稼五谷丰登【今天3章,1万+】 (第6/7页)
是太大。 凑合着,也能用上个三几年。 但是巴蜀省空气潮湿、稻田里的黄泥粘人,用不了多久,那种木质打谷机的结构就会受潮变形,造成各个部件之间不匹配、摩擦力巨大。 这种打谷机在巴蜀省,可用不了两年。 想想那些生产队费心费力、花费大笔的钱财,买回来这种打谷机,却只能用个一年两年的话,那算下来,真的是得不偿失。 按照罗旋的想法:以后自己空间里面,每年都不知道要收获多少茬稻谷、玉米。 所以做一台打谷机,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但现在, 自己收获的玉米已经堆积如山,所以先弄一台做起来更简单、用的钢铁也更少的玉米脱粒机,比打谷机更为当紧。 像后世一个结构简单、卖的也非常便宜的手摇式玉米脱粒机,某夕夕上面,19.9都能包邮。 要想设计出这么一台简易设备,真还没多难。 可就这么一台简陋、而且还很便宜的玉米脱粒机,这个时期,在市面上根本就见不到它的踪影。 以至于巴蜀省的生产队社员们给玉米脱粒,纯粹就是靠手工弄。 玉米收回来之后,需要尽快脱粒、晒干归仓,要不然遇到梅雨季节来了,玉米就容易发霉、或者是生芽。 生产队一到痳玉米的时候,社员们就不存在什么上工、下工之分了。 只要吃完饭, 所有的社员们,就必须聚集在保管室门口,大家伙围着巨大的箩筐,一起痳玉米。 由于玉米棒子含湿量比较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