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乡村小状元,老朱贼稀罕我_第3章 六籍四书无释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六籍四书无释子 (第2/4页)



    再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再比如‘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再比如‘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再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再比如‘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等等等等。

    可以说是妙语连珠了。

    虽然如此,朱七牛也没有志得意满。

    稍作酝酿后,朱七牛先在草稿纸上把一些比较晦涩难写的段落写了出来,然后才开始正式在卷纸上答题。

    得益于这一两年都在抄书,从《三国演义》抄到《封神演义》,朱七牛的字多有进步,说很好看那是假的,是在吹嘘,可端正二字倒也达到了,不至于难看,也不至于看不懂。

    完整的默写完‘泰伯篇’,朱七牛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这才看向了第二题。

    第二题,四书题——修身。

    和前面那题‘泰伯’不同,在儒家经典之中,修身出现的次数太多,一个想岔了,直接就会导致整篇默写错误。

    朱七牛在抄写题目时,其实就下意识思索过到底哪一篇才对,可直到正式做题时,他依旧不太敢确定。

    这时,宋濂先生的一番话被他想了起来。

    “但凡科举考试,出题者总是想方设法加大难度,设置陷阱,要想答对他们出的题,就得懂得他们的思路和规律,比方说县试第一场,前两题肯定都出自四书,如果上一题是论语里的,那下一题就绝不可能是论语里面的,除非这个考官故意作弄。”

    “而在县试中嘛,知县一般不会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